| 繁體 | 加入收藏 |
我要当作家 我要当编剧
第 369 章 再向西去千里路(下)

作者:提笔安天命 字数:2767 字


又因才入夏,大陆北方也不喜降雨,所以气候干燥非常。

所以兽车所过,溅起尘土飞扬,这些路过徒步行人,无不头戴遮尘挡阳的帷帽纱巾,身上缠裹着行缠。

人人皆是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

偶有许是行走路途遥远,脚力不支者,也会在自己挣扎许久,或是询问随行同伴之后,大家意见达成一致,便驻足拦车,一些终日行走于吉水城和攀花小城的载人驿车或是押镖队伍,大都很是喜爱这些出门在外,却没有规划好行程,结果路至半途便脚力不支,行走不前,只得搭车的匆匆旅人。

原因很简单。

因为这些载人驿车和押镖队伍对这些“毫无办法”之人次次皆可狮子大开口,而且还不用担心这些人不会“上当受骗”,可以说是那实打实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作为。

于他们而言,如此也算是一路之上的一笔意外之财,更加是一笔横财,至少是时常来往于两城之间,行走长途之中比之两人还要多的价钱。

至于会不会因此而遇见劫道悍匪,将辛辛苦苦数日一趟所赚钱财全都悉数送出,要是碰见些脾气暴躁的,说不得还会见血,送命之类的,这些常年在外奔波行走的商旅,实则从未担心过。

这中间原因有二,一个是从吉水城到攀花小城,两城之间距离差不多数百里,以凡俗脚力而言,是远了些,但途径附近,山脉极少,大都是些青草依依的平原之地,不利于那些“山大王”时常存身藏身。

而且两城也皆是属于是那种偏居一隅的静谧小城,在此来往的行旅商人,大都是世代生存于两城之地的寻常百姓,所做活计也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几十年如一日,谋生而已。即便是有所积蓄,也都做了补贴家用,断然没可能带在身上。所以真要是有悍匪来劫,这些江湖上的老油子害怕和惋惜还是会有,但一定不会太多,毕竟这些人全都做的是细水长流的营生,是靠着日积月累起来的财富,寻常一趟之间的得失,实际上很小。

再一个便是官道之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去的商旅行人众多,所谓人多有力,胸有万古刀,而且常年行走在外,大都会有一身横炼的功夫用以傍身,身手至少也能够算得上一位二境武人。

不要觉得一位二境修为的纯粹武人,修为不算高,那是对于那些山上仙师而言,实则在凡俗世间,不知有几多武人,穷极一生,每日勤勉修炼,可到头来修为也不过止步于一境,所活岁月,至多也不过是百载之内。

再退上一步说,即便被打劫者,因经验不足和修为不够而打不过这些劫道悍匪,可周围那些路过之人也都断然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向,一拥而上,所谓“蚁多咬死象”,也一样是如此道理。

至于原因,若是寻常涉世未深之人看来,当是两座小城的民风彪悍,也嫉恶如仇,但实则却是当今世间,乱世之相渐起,大都是些人人自危的境地,在世求生,求得便是个安稳图乐,说不准哪天这些不大好的“意外”便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谁也不愿意。

所谓帮人便是帮己,一样是如此道理。

烈日当头。

在官道边上,一位背后背着一个红木剑匣,腰间挂着一只朱红色酒葫芦,皮肤黝黑,面容普通,一身白衣劲装,腿上携裹行缠的少年,肩膀上还立着一只黑羽红眸的鸢鸟,从才路过的砚山小镇出来后,一人一鸟继续向西而行。

少年正是一番易容之后的十一,而鸢鸟,则还是那只喋喋不休的鸢鸟,只是迫于和少年约法三章,打从永络小镇出来后,在人前不可透露它会口吐人言的事实。

所以此时的鸢鸟在少年肩头站着,被高高的日头所晒,有些显得无精打采,有气无力。

它耸拉着脑袋,身形在少年肩头一直不停地摇摇晃晃,有好几次都瞧着路过之人目露担忧和好笑,生怕那只鸢鸟会一不小心便从少年肩头直直栽落而下,摔上一个“狗啃泥”。

至于十一身后所背着的红木剑匣,以及他腰间所挂的朱红色酒葫芦,则都是在路过砚山小镇时,在鸢鸟不怀好意的怂恿之下,加之他自己也瞧着心生欢喜,也觉出些门道来,这才狠狠一咬牙出价购买而来。

而在这中间,还发生了些不算愉快的小插曲。

当时正值曈昽之后,日头初生,清晨时分。

砚山小镇之上却是一副热闹非凡之景,来往之人极多,商家小贩极多,大都是来此赶集闹市,赚些那些因为连赶夜路,身心俱疲的旅人钱财。

这也是砚山小镇自建立起以来,已是传承之下差不多已经有了百年之久的小镇谋生手段。

因为路过小镇的游人商旅众多,几乎每日都是络绎不绝,人来人往的模样,而此处又恰巧是吉水城和攀花小城相隔的中间之地,不管是往前还是往后,都是一大片的荒凉地界,一些行走许久,很早便盼着星星盼月亮般想要一座驿站小镇来稍作休整的商贾游人,自然不会就此直接路过这座看似小却极为繁华的羁旅小镇。

据说此座小镇在建立之初,包括建立之由,是因为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行脚商人在这建立了一座茶棚驿站。

他所建立初衷也便是由此而来,来往于此的商旅游人众多,总有需要驿站下榻休息的。

结果一炮而红。

这中间的巨大商机回馈,也让他着实赚了个盆满钵盈。

那时候砚山还不叫小镇,而就不过是一家可供路过之人下榻休息,简单裹腹的砚山驿站而已。

驿站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小,占地不过百丈方圆。

随后随着商贾游人越来越多,驿站时常被人群涌进,不论是打尖还是住店,往往在外等待之人极多。

有一便有二,何况此处,时时爆满,供不应求呢?

所以因为商机盛极,渐渐人来人往的人潮涌动,所来往之人愈加频繁,落户商家也便愈加多,甚至有些见识稍远些的商人,拖家带口,将一家老小全部迁徙至此地,世代经营,发家致富,关键这还是那多少世俗豪阀梦寐以求的细水长流的财富。

在小镇发展之初,也有些仗着修为高深的恶霸之流,来此侵占地界,而且这些山泽野修倒也精明,不去祸害那些路过之人,反而要求这些落户商家向他们缴纳高额“赋税”,不然便会直接将其逐出此地,永远不得进入。

一时间早早进驻此地的商家自然不愿,可在那些山泽野修发了狠,导致死了人之后,因为打不过,且人人自危之下,这才敢怒不敢言。

只是这伙山泽野修,所收赋税之高,让无数商家怨声载道,渐渐才兴起的砚山小镇,又开始因为赋税问题,关门倒闭了一个又一个的商家。

死人也便因此越来越多。

于是后来,此事终于传到了攀花城和吉水城的城主府内,两城城主闻言之后,震怒非常,连夜快马加鞭派人来此,甚至还各请了一位府上仙师供奉,本意欲要将这伙山泽野修打杀殆尽,使其再无机会为祸人间。

但因这些常年在刀口舔血的亡命之徒,极为熟悉战斗经验,包括如何虚张声势,善利天时地利人和,就连最后敌之不过,逃命之时,都带着一种早早掌握手中的胸有成竹之意。

不过好在最终还是因为那两位仙师大人坐镇后方,震慑这帮宵小,最终结果虽因为其油滑至极,并未悉数斩杀,可也使其付出半数还多的人手之后,只得向着死亡山脉险地奔逃而去。

想来至少数年之间,这伙劫道悍匪不敢再来此地进犯,说不得还会直接尽数死在死亡山脉。

在这之后因为此地正处于两地交界,所以经过两城城主协商之后,吉水和攀花两城共同执掌此间小镇,各占一半,赋税虽还有,但却不如之前那伙山泽野修收的多,至少不会再有商家怨声载道的情形发出。

如此,在此安家落户的商贩日子倒也还算过得去,这才使得砚山小镇趋于平静,渐渐有了如今繁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