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 | 加入收藏 |
我要当作家 我要当编剧
第38章 计退晋军

作者:梦公子 字数:2712 字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进内院,赵郦笙脚下一顿,便将吏思铭放下,来声步履沉重伴有金属之声,难道军营有事?

“将军,边关急报!”来人几步行到赵郦笙近前,跪地便报。

赵郦笙面色平淡,只等来人细细道来。

“将军,晋国大军来袭,将士们死伤颇多,还请将军速回军营”来人语速很快,眼中满是忧虑。

赵郦笙再顾不得吏思铭是否酒醉,说声“随我来”,人已在府门之外,只听一声长嘶,一人一马绝尘而去,方向正是皇宫。

小六子正在御书房外候着,等待赵冕随时召唤,主子睡了,这当奴才的可不敢松懈。

不过,偶尔偷懒打盹还是可以的,人嘛,多少都有些惰性,只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

赵郦笙可不管那些,她只想把这事儿先告诉赵冕,别因为吟风弄月被李幕过早的吞并了。

在御书房外就已开始大喊,搞的御书房方圆百米之内回声不断,甚至其他偷偷睡觉的宫女奴才也被瞬间吓醒,灵台为之一清。

大跨步就要闯进御书房内,这可吓坏了殿门前的小六子,几步小跑就已将赵郦笙挡住,竖起食指在嘴边一个劲的吹着,看样子是生怕赵冕要了他的脑袋。

可赵郦笙顾不了那么多,边关事起,当务之急是必须想出对策,以免晋国以快打快,趁机而动,到时战事延绵,依晋皇李幕的性子,绝对要大开杀戒;时日一长,这赵国怕是要生灵涂炭,尸积如山。

“六公公,此时是否已禀明皇上?”赵郦笙问道。

“此事皇上怕是不知,群臣都怕担责,无人敢报啊”小六子悄声道,眼睛不时看向御书房。

赵郦笙虽然有自己的目的,但她现在的身份是赵国的大将军,如果表现的太儿戏,难免会被人诟病,到时候群臣上奏,加上太后在旁挑唆,赵冕难免会被迫做出些于己不利的事情,因此只能装作很急切的样子,去占得先机,不能控制赵冕就无法实现用赵国覆灭晋国的目的。

“烦请六公公通禀,边关告急,此事十万火急”赵郦笙声如凿冰,眼似喷火,直将小六子逼的低下头去。

赵冕在御书房中准备提笔挥毫,却是力有不逮,只觉心中烦乱,头绪全无,干脆搁笔作罢,唤了声小六子。

小六子应声而入,将大将军求见之事禀明,赵郦笙随后入内参见,将晋国袭击之事详细禀告,赵冕屏退众人,只留赵郦笙一人,君臣二人详谈边关之事,鉴于之前赵军军力有损,赵郦笙建议以计智取,不可力敌。于是君臣二人议定,派出奇兵扰乱晋国境内滋事,同时偷袭晋国后勤辎重部队,将晋国主力、左翼、右翼分割为互相孤立之军,待晋军回国救助之时再果断派兵伏击,以晋军疲惫之师,赵国定可大获全胜,以此趁势而下攻击晋国,彼时晋国军力残破,境内诸事繁杂,定会国力大损。

“虽是危机,但也是机遇!此事就交由将军全权负责”说着,赵冕向着赵郦笙一揖到底。

赵郦笙来赵国的目的就是要覆灭它,现在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对于赵郦笙而言,既可以消耗晋国的有生力量,又可以取得赵冕的信任,如果运作得当,还能护得自身周全。

看赵冕以帝王身份行此大礼,这倒是让她对赵冕这个人有了些兴趣,在利益面前,这位年轻的帝王开始显露出他的智慧,但这一切在赵郦笙眼里,却如同小儿学步,幼稚的让人想笑。

赵郦笙慌忙跪倒,“皇上何须如此,微臣定当竭尽所能,以死相报”说着已将头磕的咚咚作响。

赵冕顺势扶她起来,单手重重拍在赵郦笙肩膀之上,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半个时辰后,赵郦笙退出御书房,直奔军营,各项军令逐条下达。

次日,晋国境内一天内发生数起杀人越货命案,甚至有些地方出现小规模械斗,殃及军官数人,有些地方甚至要用军队镇压,但晋国大军正自攻打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病残,精兵甚少。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些事件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在百姓口中传的面目全非,被好事者推波助澜之后已成官府镇压百姓的典型,闹的人人自危。

各处流言四起,渐渐传到了晋皇李幕的耳朵里。

李卫看群臣启奏此事,心中却是忐忑不安,龙椅上的那个男人可不是好惹的,他要不高兴,那谣传留言的人,怕是要死无全尸。

因此默默低下头去,生怕李幕借题发挥,把火发在自己身上。

“查,肇事者格杀勿论!”李幕看着殿前议论的群臣,一锤定音。

之后却把目光落在李卫身上,李卫跟着就是一个寒颤,李卫嘴里却如吃了黄莲,苦涩难言。

帝王只是想知道事情的原委,但群臣在执行的时候却是另一个样子,待到李幕追查的圣旨被付诸实施时就真的变成了血腥镇压,直至五日之后,小规模械斗居然变成了大规模的对抗,甚至连宫中晋军都在李幕的授意下被派去镇压反抗。

不得已之下,李幕调回一部分军队用来维持国内局势,因此前线的攻击势头便打了折扣,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

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晋皇的掌控,这让一向自负的李幕颇为忧虑,同时也嗅出了其中的不同寻常,这是阴谋的味道。

“粮草辎重被袭,短时间内无法攻打赵国,请求撤军,择日另做打算”看着密函上的消息,李幕眼中的冷芒一闪而过。

赵冕没这个本事,更不可能有这样的谋略,那这一切就另有其人,这个人才是关键所在。

李幕走出御书房,来到一个阴暗的角落中,仿佛是自言自语,“告诉我,谁在帮赵冕?”。

李幕在阴暗中等了许久,一个、两个、三个,大约一炷香之后,李幕退到阴影之外,但却一脸阴沉。

“‘吏思铭’,果然是你?再去核实,我要看到他的画像”李幕现在有些气急败坏,准确的说,那个人很让他忌惮。

没有与这样的人成为朋友,现在反而有可能会成为敌人,李幕的眉头少有的拧了起来。

他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坐了一盏茶的时间,又站了起来,来回渡着步子。

只要不是那个人,那他就能掌握赵冕的命运,晋国将不再是末流之国,对抗季华等国的底气就会足很多,这天下的割据就将在他李幕的手里改变。

一定要除掉他,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尸积如山亦在所不惜。

也许当初就不该放走他,即使要走也得让他把命留下,真是棋错一着满盘皆输。

缓缓闭上眼睛的李幕深深的吸了口气,但胸中的郁结不是光靠一口气就能消解的。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他活着也就没有意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些年对这句话真是体会颇深。

三日一晃而过,这一日李幕再次站在阴影中开始了自言自语,李卫虽然奇怪,但也没有多问,皇上的想法瞬息万变,尤其是李幕,简直捉摸不透。

一个看不太清晰的影子不知何时已出现在阴影里,“画像没有搜集到,但此人于排兵布阵之道极为精通,且智计百出,此次逼退晋军的计策就是此人一手谋划”暗卫说道。

曾经的‘吏思铭’在李幕的脑海里再次清晰起来,覆灭魏国前的接触到魏国彻底被抹除,如果才华是火焰,那‘吏思铭’的才华就是烈焰,只有接触过的才能体会到那种灼人的炙热,李幕被一种深深的悔恨包裹着,但掺杂其中的焦虑却如鲠在喉,只可惜他吐不出。

抬手摸了一把脖子,一股凉飕飕的感觉自心底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