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 | 加入收藏 |
我要当作家 我要当编剧
第 833 章 好一通疯魔剑法(上)

作者:提笔安天命 字数:2220 字


......

山无棱大梦繁天,小笤帚见大笤帚。

......

天上破了个洞。

从人间望去,差不多有凡俗人家的灶台大锅那么大,黑黢黢的。

就在莽荒边上。

大洞之下,有一座大如无边的城池,如一头野史书中所记载的上古神兽鲲,匍匐在人间。

背靠青山,面朝蛮荒。

靠近蛮荒一边的城头上,有一座绵延不知几千万里之遥的巨大城墙,巍峨而立,就好像是一道将绿水青山和蛮荒之地相互隔开的天堑,高足有千丈!

已入得云端。

从城池中仰头望去,不管是从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瞧得出苍穹之上那漆黑大洞中,依次排开,悬有三轮猩红明月。

从左至右,分别是如钩新月,渐盈月和一轮满月。

城池内分内外两城。

内城分“院”林立,如同是京城皇宫边上驻着的一座座富贵门庭,大小不一,却显鳞次栉比。

外城为宫,仅宫殿正门便宽有九丈,高更是足足有二十一丈,并非是寻常金属熔铸或是巨木雕琢而成,竟是由两尊大妖尸体所立,左为轻鳞蛟龙,右为直立剑齿白虎,皆作一爪擎天,仰天怒目怒吼状。

两头大妖头顶的正中间,还凌空悬立着五个大如巍峨小山岳的大字,分别是道、法、剑、气、高。

五个大字,其中“道法剑气”四字皆如大道道韵显化凝聚而成,常有人在其下驻足仰望,欲观其机缘于身。

在埋头感悟之后,大都只会觉得大道玄之又玄,实在叫人叹为观止,心神往之,偏偏大道之高,绝非常人能够随意揣测之。

实属一大憾事。

最终只能摇头放弃,只恨自己天赋不够,机缘未到。怅然远行入蛮荒,将积攒一身的怨气恨意,全部撒在那些蛮荒大妖身上。

唯独“高”字,平平无奇,还常被人指指点点,说“高”之一字,代表着天下武道,口气极大,实则同“道”,半点不沾,终究只是“下九流”而已。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在“高”字之后,原本还有“出天外”三字,这样八字相连,便是“道法剑气高出天外”,其真意同那“下九流”的武道半点不沾边。

只不过由于曾经神庭治下天地,百族争鸣之际,此地曾是一处惨烈之极的厮杀战场之一,而且是众多高高在上神人同百族圣人相互争斗厮杀之地,因为道道术法,威力之强,都暗自蕴含着极多天道至理和大道轨迹,最终神庭惨败,所以其中代表着神庭的本命三字“出天外”直接被打碎,“高”之一字虽仍在,却也道韵缺失,有形无实。

在那头白虎大妖的尾巴,垂下砸地又扬起,如同是一根巍峨石柱,在靠近尾尖处,还刺有五个龙飞凤舞大字,“镇妖仙道院”。

道院之内,并非是人世间寻常皇宫那般砖瓦林立,一座大殿就要占地不知几百丈,气派恢弘,而是大大小小,连绵不绝的群山山脉林立,如登山野仙境。

其中又共有十七座山峰,最是显眼。错落有致,排列如阵,每一座山峰之顶或是山涧山脚下,才会有座座大小不一的宫殿房屋,隐藏其中,就如那些惊世骇俗的大妖蛰伏于山中,巍峨气势尽数内敛。

若是从天上俯瞰而下,这座镇妖仙道院,分明是建立在群山之中,群山之外的那座围住四方的高墙,看起来只像是划分山头的界限而已。

内外两城各占城池一半,中间以一条足有九丈宽窄、一眼望不尽头路的青石大道,将内外两城分左右两边而立。

青石大道以左,商户林立,什么生意都有,但皆有一个特点,所有商户,甭管大小,挂在门头上和大门外边的牌匾以及旗帜上,都会带有一个“妖”字,如“屠妖小馆”,“好恶妖丹天下尽”,“妖宠随主行天下”,“大妖分尸”,“敕妖法宝”等等。

但青石大道以右的一整条道,就只有长不见尽头何处的两堵墙和一道以蛟龙白虎尸体所立而成的巍峨大门。

青石大道上来往行人如织,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最高者,不乏有儒家书院的君子贤人,或是不周山下山历练的宗门子弟,最低者,如修为只有三四境的纯粹武夫或是经常在庄稼地里刨食吃的山泽野修,更多。

但往往是独来独往的游侠和准备去蛮荒寻觅机缘的猎杀小队,或是探险小队最多。

回来的,就很少了。

不管地位尊崇与否,实力高低,无一例外,无人胆敢随意靠近镇妖仙道院门口,唯有临近傍晚之际,镇妖仙道院门口才会挤满了人。

即便如此,这些人群也会自发分门口两边而立,依次排开,站在头位之人还要同大门相距至少两丈距离。

从未有人胆敢在道院门口大声喧哗,只有小声私语,似是生怕打搅道院清净。

“咚!”

“咚!”

“咚!”

三声鸣钟之音忽然响起。

道道如天雷滚滚,半空中还能瞧得见三道透明音律波纹,以极快速度向天地四方扩散而去,所过之处,无不掀起阵阵小风暴,甚至还会将苍穹之上的低垂云雾,一并吹散。

到得此时。

道院之外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地闭口不言,齐齐面向道院,肃然起敬。

道院这“鸣钟慑妖”之法,不管瞧了几百几千年,每一次瞧见,仍是叫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人们心潮澎湃,气血沸腾。

钟鸣过后。

许多穿着道院服饰的稚童,最大的也不过八岁,最小的就只有四岁,从立在群山之间的大教室中,蜂拥而出,人人皆是全力冲刺,冲向道院之外。

中间这些稚童还要越过三座半大不大的山峰。

山头以依次递减之势来排列,彼此之间相差不多,但最矮的也有百丈之高。

从钟鸣过后,到第一个稚童冲出道院大门,才不过一炷香时间。

前几个冲出道院大门的孩童大都趾高气昂,眼神里难掩激动和自豪。

落在后边的,就是垂头丧气,愁眉苦脸的了。

早就等候在外的长辈们则对此见怪不怪,靠前的不会主动嘉奖,靠后的也不会说教打骂,只当寻常而已。

孩童随着长辈各自返回内城家中,有说有笑,大都是孩子在说,做长辈的在听,什么今日先生又传授何种技艺,师傅又讲述何种修行道理,他们这一日修行如何,先生又留下那些课业需要回家完成等等,那些冲出院门排名靠后的,则大都会捏紧了小拳头,向长辈大拍胸脯保证,明日定会如何如何。

总之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