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 | 加入收藏 |
我要当作家 我要当编剧
第134章 病倒

作者:沫凌 字数:2045 字


县尉很快就被停职处罚,连带着丁家也没讨到好,抓出来许多小辫子,狠狠的一并处罚了。

那富家公子前几天还在街上横行霸道,气焰嚣张,这会全被冷水浇灭,丁家被狠狠的刮去一层油脂,大受打压,后面几年都不敢再乱来,实在大快人心。

百姓们都不是很明白是谁在背后做了这些事,只感谢来查办的大臣,更是把皇帝的贤明称赞得是人间有天上无。

秀才也是其中看不明白的,但他至少知道,自己该好好的感谢沈清宁,不是她,那日兴许就已经死了。

他只是个穷秀才,寒窗苦读多年,就指望着科考的时候摆脱困境。而即便匮乏,他也知道感激,用买来最好的纸张写了一首感谢和赞美的诗,亲手送到了沈清宁的面前。

他有些赧然,“那赔给我的银子,我大多用来买了书籍,没有更好的东西来表达的我的感谢,还望沈大夫不要嫌弃,等日后我发迹了,定再会报答。”

沈清宁是个爱才之人,非但不嫌弃,还细细的读了两遍,夸他的文笔。更是断定他日后定是不一般的人物。

秀才安心了,拱手告别,从不在自己的学业上怠慢片刻。沈清宁又开了好些药材给他,将人送走。

轩辕言都看在眼里,即便眸子里浮现一些不痛快的情绪,却是没有多说,直等到沈清宁欣赏了诗,还起意要把它挂在医馆的墙上时,他开口了,“又不是什么名人大家的作品,何必。”

沈清宁一开始没琢磨出味道,下意识的答,“不是因为它是何人所作,我只是珍重这份谢意。况且这诗的确是有几分文采。”

轩辕言眉头皱深了,本不是喜欢贬低人的人,此刻却不留情的,“这也能叫做有文采?”

沈清宁见他与平时不一样,突然有几分小家子气……像是踢翻了醋坛子。故意的眨眨眼,“那人家就是能做出诗来呀,你要是不服,你也做几首?”

瞧着男子的神情难看,好像是赌气的孩童,沈清宁忍不住掩嘴笑了,还是照着自己的想法把诗贴在了医馆内。

轩辕言盯着那张纸半晌,忽然就走到了桌边,提笔作诗。

作为九王爷,他从小就跟着宫里的太傅学习,被夸赞文采斐然,天赋过人,他从来都没有骄傲过,也没有和人比较,并不在意什么赞誉和夸叹。可在秀才那首平平无奇的诗下,他竟然起了无比认真的竞争心思。

这一写,就是三四首,如同吃饭喝水一般,对于轩辕言来说,简直就是信手拈来。

沈清宁在一旁看着,每一首都叫她亮了双眼。不怪乎轩辕言有几分‘傲’气,他的确是有这样的才华和资本。

感受到沈清宁目光里的崇拜之意,轩辕言的心情好了,还要把这几首诗都贴在医馆的门外,与秀才那贴在医馆内的做竞争。

沈清宁很是无奈,阻拦,“你不用这样证明,你的文采的确比那秀才的要好些。”

可轩辕言还是不从她的,仗着个子高,硬是把这几首诗贴上去了。

沈清宁要阻拦,一是不想那么高调,二是发觉诗里藏头藏尾的,皆有那么一句话:‘一生一世唯清宁也’。让她觉得羞臊极了。

她能看出的,旁人也能看得出。许多人欣赏这诗同时,还要说一说诗作者的深情。

沈清宁更羞臊了,拿着凳子出来要踩着把这些都撕下来,轩辕言发现她的意图,直接把人给抱了下来,场面好笑,让周围人都发出善意的笑声,沈清宁整张脸都红了,躲进医馆好半晌不肯露面。

沈清宁救助秀才的事情,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大家对她都颇有好感,愿意找她问诊的病人也默默的多了起来。

原先就听说她医术挺高明的,等到自己亲身体验了就更为清楚这点,一时之间,沈清宁医馆的门槛都要被人踩低几寸。

见她忙碌起来,轩辕言就暂且丢下自己的营生,两个人忙碌得脚不点地,才叫医馆堪堪营运正常。

旁的医馆至少都有两三位的坐堂大夫,而他们就只有一位,沈清宁猛地忙碌下来,又因为不慎过了一个病人的病气,终于还是支撑不住,病倒了。

轩辕言心疼坏了,第一时间给医馆挂上休息的牌子,不准沈清宁强撑着给其他人看病。

“做大夫的自己都病倒了,还怎么诊治病人?这里又不止我们一家医馆。”他的理由让沈清宁没办法抗拒,又实在是浑身无力虚软,只得同意下来。

见沈清宁的医馆休息,许多病人这才退而求其次,找了别的医馆。而即便找了旁的医馆,他们还要‘挑剔’那么几句。要是让沈大夫来看的话……如果沈大夫还开着门……

有肚量和风度的大夫都不和他们计较,人家有人家的本事,这是嫉妒不来的。而有些肚量小的,不光怨愤病人的态度,还开始暗暗起记恨沈清宁的‘抢生意’。

关门的几天里,轩辕言简直成了贤夫,天天都亲手为沈清宁作羹汤,按照她的话抓药煮药,把人照顾得舒舒坦坦的。

沈清宁却不是很能安然享受他的照顾,双眼水汪汪的看着他忙碌来忙碌去的,心里总有点过意不去。

轩辕言安抚了又安抚,“你为了我尚且愿意忙前忙后,不辞辛苦,我为你做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夫妻二人本就该互相照顾彼此依靠,你别再胡思乱想。”

沈清宁轻轻的点了头,乖巧得让男子更为疼惜宠爱。

足足关了六七日的门,沈清宁早就恢复过来,面色红润,甚至还比病前要丰润了些。

要不是她坚持着要开门,轩辕言还要把她养得再重上几斤。

有了上回的教训,这回,沈清宁就算舍不得也要为医馆里请一位伙计了,多一个人总归可以多一双手。

不是不想请坐堂大夫,只是一个坐堂大夫的月钱暂且不是他们能随意供得起的。先把医馆给撑起来才是正事。等以后医馆的存款多起来,再招坐堂大夫,医馆就能走得更稳妥了。